汉语词典
本站汉语词典收录共60多万个词条,释义来源主要参考《高级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国语辞典》等汉语词典。可查询词语的拼音、五笔、近义词、反义词、词典释义、例证、英语、法语、德语翻译等。
汉语词典
词语 | 拼音 | 意思解释 |
---|---|---|
水备 | shuǐ bèi | 词语解释 防止水患的设施。 网络解释 水备 |
外备 | wài bèi | 词语解释 1.犹外办。参见外办。 网络解释 外备 词语解释 wài bèi ㄨㄞˋ ㄅㄟˋ 外备(外备) 犹外办。参见“ 外办 ”。 |
修备 | xiū bèi | 词语解释 1.整治武备。 网络解释 修备 修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iū bèi,是指整治武备。 |
严备 | yán bèi | 词语解释 1.严密戒备。 网络解释 严备 严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án bèi,是指严密戒备。 |
宣备 | xuān bèi | 词语解释 1.尽备;完备。古人书信末尾常用不宣备,犹云不一一细说。 网络解释 宣备 宣备,拼音是xuān bèi,汉语词语,解释是尽备、完备。 |
疑备 | yí bèi | 词语解释 1.猜疑戒备。 网络解释 疑备 疑备,是汉语词汇,指猜疑戒备。 |
御备 | yù bèi | 词语解释 防备。 网络解释 御备 防备。《北齐书·慕容俨传》:“ 俨 随方御备, 瑱 等不能克。”《旧唐书·朱瑄传》:“及 徐 泗 平, 全忠 乃移兵攻 郓 。三四年间,每春秋入其境剽掠…… 瑄 御备殚竭。”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忠》:“长家苑囿城隍,不啻百里,若外兵来逼,须有御备。” |
允备 | yǔn bèi | 词语解释 1.允当而完备。 网络解释 允备 允备(允备) 允当而完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自 商 以下,文理允备。” |
制备 | zhì bèi | 词语解释 [preparation] ∶准备;安排 制备后事 [chemical preparation] ∶化学工业上指经制造而取得 国语词典 制作准备。 《儒林外史.第四回》:「夫妻两个,守著哭泣,一面制备后事。」 网络解释 制备 制备的释义是制作,准备。 |
治备 | zhì bèi | 词语解释 1.准备;备办。 网络解释 治备 治备 ,汉语词语,读音为zhì bèi ,意思是准备;备办,出自《儒林外史》。 |
足备 | zú bèi | 词语解释 1.齐备。 网络解释 足备 足备,汉语词汇。 拼音:zú bèi 释义:足备 |
备感 | bèi gǎn | 词语解释 |
备注 | bèi zhù | 词语解释 [remarks] ∶表册上供填写附注的栏目 [notes] ∶指在备注栏内所加的注解说明 国语词典 表格上为附加必要注解说明所留的一栏。或指注解本身而言。 如:「请将家属的姓名填在备注栏内。」 写作论文或著书立说时,留供查考的附注。 如:「写作论文若有引述他人创见时,可以使用备注说明出处。 |
备阅 | bèi yuè | 词语解释 1.尽阅。2.谓提供阅览。 |
备具 | bèi jù | 词语解释 [prepared;get everything ready] 齐备 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网络解释 备具 备具是汉语词语,指齐备,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备举 | bèi jǔ | 词语解释 1.具备并实行。2.详细列举。3.谓兼容并包。 网络解释 备举 具备并实行详细列举谓兼容并包 【词语】:备举 |
备尽 | bèi jìn | 词语解释 1.周备详尽。 |
备戒 | bèi jiè | 词语解释 1.儆诫。2.戒备;警戒防备。 网络解释 备戒 备戒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儆诫,或戒备;警戒防备。 |
备火 | bèi huǒ | 词语解释 1.犹言扎营。 网络解释 备火 备火,读音bèi huǒ,汉语词语,犹言扎营。 |
备厚 | bèi hòu | 词语解释 1.丰厚。 |
备官 | bèi guān | 词语解释 1.居官。后常用作任职的自谦之词,谓自己虚在官位,聊以充数。2.设官。 网络解释 备官 备官是汉语词汇,拼音:bèi guān,出自 宋 曾巩 《洪州谢到任表》。 |
备防 | bèi fáng | 词语解释 1.防备。 |
备陈 | bèi chén | 词语解释 1.详尽陈述。2.谓陈设齐备。 国语词典 详细诉说。 《西游记.第一八回》:「行者将那请菩萨施变化降妖的事情,备陈了一遍。」 |
备尝 | bèi cháng | 词语解释 1.受尽;尝尽。 网络解释 备尝 备尝,汉语词语, 拼音:bèi cháng 释义:是受尽;尝尽。 |
备兵 | bèi bīng | 词语解释 1.指驻守的军队。亦谓驻守军队。 网络解释 备兵 词目:备兵(备兵) 拼音:bèi bīng ㄅㄟˋ ㄅㄧㄥ 释义:指驻守的军队。亦谓驻守军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后羽讨樊,留兵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地震》 |
备细 | bèi xì | 词语解释 1.详尽。2.详细情况。 国语词典 详情。 《水浒传.第五回》:「大头领大惊,正问备细,只见报道:『二哥哥来了。』」 《儒林外史.第五一回》:「那抚军听了备细,知道凤鸣岐是有名的壮士。」 详细的。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便遂把厕中拾金还人,与挈到河间认义父亲,应袭冠带 |
备悉 | bèi xī | 词语解释 详细知道,完全了解:来意备悉。 国语词典 完全知道。为书信上用语。 《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 网络解释 备悉 详细知道,完全了解:来意备悉 【词语】:备悉 |
备文 | bèi wén | 词语解释 1.具备文饰。2.准备文件。 |
备说 | bèi shuō | 词语解释 1.详细述说;完整述说。 网络解释 备说 备说,读音bèi shuō,注音ㄅㄟˋ ㄕㄨㄛ,意思是详细述说、完整述说。 |
备水 | bèi shuǐ | 词语解释 1.防备水患。 网络解释 备水 备水,拼音 bèi shuǐ,有防备水患的意思。 |
备史 | bèi shǐ | 词语解释 1.犹言全史。 |
备身 | bèi shēn | 词语解释 1.官名。东汉有千牛备身,北魏﹑北齐与隋有千牛备身与备身左右,唐有左右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与备身。其职责掌执御刀,宿卫侍从,因以名官。 网络解释 备身 南北朝时代,北齐制度, “领左右府”置“领左右将军”“领千牛备身”,又置“左右备身正副都督”、“左右备身”、“左右备身 |
备舍 | bèi shè | 词语解释 1.谓俱藏入室。 |
备任 | bèi rèn | 词语解释 1.犹言受尽。 网络解释 备任 bèi rèn ㄅㄟˋ ㄖㄣˋ 备任(备任) 犹言受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王公家书》:“下诏狱,究问主使之人…… 王公 备任惨毒。” |
备拟 | bèi nǐ | 词语解释 1.防备;准备。 网络解释 备拟 备拟是指写作的各项准备工作。根据交拟的要求,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材料,再进一步分析归纳出文书的主题与具体意见,同时还要学习有关理论和政策,提出构思与设计,直至编写出写作提纲。文书起草的准备工作,时空较长,从观 |
备马 | bèi mǎ | 词语解释 1.谓备好鞍辔,以供乘骑。 国语词典 替马套上马鞍,准备乘骑。 《宋史.卷四○八.吴昌裔传》:「至于治兵足食之方,修车备马之事,乃缺略不讲。」 《红楼梦.第六八回》:「说了,忙命备马,躲往别处去了。」 网络解释 备马 备马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èi mǎ,是指备好鞍辔、以供乘 |
备列 | bèi liè | 词语解释 1.犹充数。2.详列。 网络解释 备列 |
备利 | bèi lì | 词语解释 1.完备锐利。2.设备武器。 |
备乐 | bèi lè | 词语解释 1.指具备文德﹑尽善尽美的音乐。 网络解释 备乐 备乐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具备文德、尽善尽美的音乐。出自《左传·成公十二年》。 |
孰复 | shú fù | 词语解释 网络解释 孰复 孰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hú fù,意思是精熟反复,深思熟虑的意思。 |
痊复 | quán fù | 词语解释 1.痊愈康复。 网络解释 痊复 ㄑㄩㄢˊㄈㄨˋ 痊愈康复。《魏书·卢昶传》:“今既痊复,宜遵前旨,秉戈挥锐,殄寇为怀。”《南史·孔奂传》:“陛下御膳违和,痊复非久,皇太子春秋鼎盛,圣德日跻,废立之事,臣不敢闻。”前蜀杜光庭《下元》:“疾厄痊复,筭纪遐长。” |
且复 | qiě fù | 词语解释 1.犹言姑且再。 网络解释 且复 且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qiě fù,指姑且再。 |
牵复 | qiān fù | 词语解释 1.谓牵引回复正道。2.谓复官;复原。 网络解释 牵复 牵复,qiān fù,解释:牵引回复正道。 |
扑复 | pū fù | 词语解释 1.扑击。 国语词典 击杀。 《水浒传.第三○回》:「两个公人悄悄地商议道:『不见那两个来?』武松听了,自暗暗地寻思,冷笑道:『没你娘鸟兴!那厮倒来扑复老爷!』」 |
匡复 | kuāng fù | 词语解释 [save a country from danger] 挽救国家,使转危为安 论匡复勋,封帝豫章郡公,邑万方。《南史宋武帝本纪》 国语词典 挽救危难,复兴国家。 《文选.孔融.论盛孝章书》:「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 《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纪》:「以公有匡复之勋,家国蒙赖,推德委诚,每事询仰。」 |
九复 | jiǔ fù | 词语解释 多次反复。 网络解释 九复 多次反复。 晋左思《魏都赋》:“虽选言以简章,徒九复而遗旨。”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朋友》:“ 周宣王将杀其使臣 杜伯,而非其罪。 伯之友 左儒争之於王,九复之而王不许。” |
回复 | huí fù | 词语解释 [reply] ∶答复(多指用书信) [restore;recover] ∶恢复 国语词典 答复。 《三国演义.第二一回》:「丞相与他一向交好,今番又不曾教我来厮杀,只得将他言语回复,另候裁夺便了。」 《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既然舍人已有了亲事,老身去回复了小娘子,省得他牵肠挂肚,空想坏了。」 网络解 |
光复 | guāng fù | 词语解释 [recover] 恢复原有的领土、统治或事业 知欲躬率三军,荡涤氛秽,廓清中畿,光复旧京。《晋书桓温传》 国语词典 失去再收回。 《南齐书.卷五九.芮芮虏传》:「光复中华,永敦邻好。」 网络解释 光复 光复,汉语词汇。 拼音:guāng fù, 英文是recover, 是指恢复(已亡的国家),收回(失去的领 |
给复 | gěi fù | 词语解释 1.免除赋税徭役。 网络解释 给复 出处:《晋书·武帝纪》:“﹝ 咸宁 元年﹞二月,以将士应已娶者多,家有五女者给复。”《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 太和 二十二年﹞诏以 穰 人首归大顺始终若一者,给复三十年,标其所居曰 归义乡 ;次降者,给复十五年。”《新唐书·高祖纪》: |
非复 | fēi fù | 词语解释 1.不再是。2.不像是。 |
顾复 | gù fù | 词语解释 1.《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郑玄笺:顾,旋视;复,反复也。孔颖达疏:覆育我,顾视我,反复我,其出入门户之时常爱厚我,是生我劬劳也。后因以顾复指父母之养育。 网络解释 顾复 (古汉语) 顾复是一个词语,读音是gù fù, |
赐复 | cì fù | 词语解释 1.谓以特恩免除赋税和徭役。2.敬称人覆信的套语。 国语词典 以特恩免除徭役。 《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陛下识知寺舍,每来辄加厚恩,愿赐复十年。」 公函书牍中的常用语,请人答复的意思。也作「赐覆」。 网络解释 赐复 cì fù 赐复(赐复) 出自于《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
补复 | bǔ fù | 词语解释 1.补偿报答。2.补充缺职。 网络解释 补复 |
剥复 | bō fù | 词语解释 1.《易》二卦名。坤下艮上为剥,表示阴盛阳衰。震下坤上为复,表示阴极而阳复。后因谓盛衰﹑消长为剥复。 网络解释 剥复 剥复,读音bō fù ,汉语词语,为二卦名,出自《易》。 |
禀复 | bǐng fù | 词语解释 1.亦作禀复。2.向尊长回报。 国语词典 下属对上级回复。《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吾面过君,又蒙丞相钧语。今别无他议,公可速回,为我禀复丞相。」也作「禀复」。 网络解释 禀复 禀复,汉语词汇。 注音:bǐng fù。 释义:向尊长回报 |
三复 | sān fù | 词语解释 1.犹言三遍。 国语词典 反复诵读。 《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网络解释 三复 三复是汉语词汇,出自《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译为犹言三遍。 |
申复 | shēn fù | 词语解释 1.谓重申诉而使之恢复。 国语词典 向上级或有关机关申请审核。 《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皆宣署申复,然后行焉。」 网络解释 申复 申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hēn fù,意思是重申诉而使之恢复。 |
时复 | shí fù | 词语解释 1.犹时常。 网络解释 时复 shí fù (时复) 犹时常。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不才时复托怀玄胜,远咏 老 庄 。” 唐 杜甫 《溪上》诗:“ 西江 使船至,时复问京华。” |
为复 | wéi fù | 词语解释 1.犹还是,抑或。 网络解释 为复 为复是汉语词汇,拼音为wéi fù,出自唐王维《问寇校书双溪》。 |
唯复 | wéi fù | 词语解释 1.还是。用在疑问句,表示选择。 网络解释 唯复 wéi fù ㄨㄟˊ ㄈㄨˋ 还是。用在疑问句,表示选择。 宋 杨万里 《夏夜玩月》诗:“上下两轮月,若箇是真底?唯复水是天?唯复天是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