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本站汉语词典收录共60多万个词条,释义来源主要参考《高级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国语辞典》等汉语词典。可查询词语的拼音、五笔、近义词、反义词、词典释义、例证、英语、法语、德语翻译等。
汉语词典
词语 | 拼音 | 意思解释 |
---|---|---|
题旌 | tí jīng | 词语解释 1.题书表彰。多用于死者。 网络解释 题旌 题旌是汉语词语,拼音是tí jīng,指题书表彰。 |
文旌 | wén jīng | 词语解释 1.有文彩的旌旗。古时贵官出行时前导的仪仗,后用为称人行旅的敬辞。 国语词典 有文彩的旌旗,是古代贵族、官吏出行时前导的仪仗。后用为对文人出行的敬辞。 明.何景明〈过书院〉诗二首之一:「书院新开日,文旌暂过时。」 网络解释 文旌 文旌,是汉语词汇,出自《过书院》。 |
五旌 | wǔ jīng | 词语解释 指 印度 古因明学(即逻辑学)的五段推理法,后为新学三段推理法所代替。 网络解释 五旌 五旌是词语词汇,拼音是wǔ jīng ,注音是ㄨˇ ㄐㄧㄥ。 |
县旌 | xiàn jīng | 词语解释 1.亦作县旍。2.悬挂空中随风飘荡的旌旗。3.悬挂旌旗。喻标榜。4.指进军。 网络解释 县旌 |
心旌 | xīn jīng | 词语解释 1.喻不宁静的心神。语本《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2.指心神,神思。 国语词典 语本《战国策.楚策一》:「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比喻人心神不宁,如摇晃的旌旗一般。 如:「心旌摇惑」。 网络解释 心旌 心旌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 |
阴旌 | yīn jīng | 词语解释 1.谓阴云之气如旌旗状。 网络解释 阴旌 阴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īn jīng,是谓阴云之气如旌旗状。 |
驻旌 | zhù jīng | 词语解释 1.犹驻扎。 网络解释 驻旌 zhù jīnɡ 驻旌 犹驻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闻 徐晃 等少骑驻旌,闚望麾葆。” 明 何景明 《清浪》诗:“驻旌 清浪卫 ,半日费攀跻。” |
三旌 | sān jīng | 词语解释 1.指公﹑侯﹑伯三公。2.三面旌旗。 网络解释 三旌 词语解释 (1).指公、侯、伯三公。《庄子·让王》:“ 子綦 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 陆德明 释文:“三旌,三公位也。 司马 本作三珪。”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制科》:“ 屠羊 隐名, 楚王 延以三旌之位。” 明 方孝孺 《乐寿堂记》:“自 |
油旌 | yóu jīng | 词语解释 1.古代一种军旗。 |
旌宠 | jīng chǒng | 词语解释 1.表彰尊崇。 网络解释 旌宠 jīng chǒng ㄐㄧㄥ ㄔㄨㄙˇ 旌宠(旌宠) 表彰尊崇。《后汉书·朱穆传》:“﹝ 穆 ﹞守死善道,宜蒙旌宠 |
旌纛 | jīng dào | 词语解释 1.大旗。亦泛指旗帜。2.犹尊驾。 网络解释 旌纛 jīng dào ㄐㄧㄥ ㄉㄠˋ 旌纛 (1).大旗。亦泛指旗帜。(2).犹尊驾。 |
旌典 | jīng diǎn | 词语解释 1.表彰贞烈的匾额。 网络解释 旌典 旌典,拼音为jīng diǎn,表彰贞烈的匾额。 |
旌崇 | jīng chóng | 词语解释 1.表彰。 网络解释 旌崇 jīng chóng ㄐㄧㄥ ㄔㄨㄙˊ 旌崇 表彰。 明孝宗 《谕祭文》:“命有司立祠致祭,用昭旌崇之义。 |
旌嘉 | jīng jiā | 词语解释 1.褒扬嘉奖。 网络解释 旌嘉 jīng jiā ㄐㄧㄥ ㄐㄧㄚ 旌嘉 褒扬嘉奖。 宋 秦观 《代谢敕书奖谕表》:“仰慙睿化方虞黜责之严,岂谓宸音遽有旌嘉之宠 |
旌忠 | jīng zhōng | 词语解释 1.表彰忠节。 网络解释 旌忠 旌忠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jīng zhōng,解释为表彰忠节。 |
旌善 | jīng shàn | 词语解释 1.表彰美善。 网络解释 旌善 旌善,汉语词汇。 拼音:jīng shàn 释义:表彰美善。 |
旌戟 | jīng jǐ | 词语解释 1.旌旗与棨戟。用作官员出行的仪仗。2.借指贵官。 网络解释 旌戟 jīng jǐ ㄐㄧㄥ ㄐㄧˇ 旌戟 (1).旌旗与棨戟。用作官员出行的仪仗。 唐 储光羲 《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诗:“旌戟俨成行,鸡人传发煦。” 唐 姚合 《送裴大夫赴亳州》诗:“寒日严旌戟,晴风出管弦。”(2).借指贵官。 唐 杜牧 |
旌帷 | jīng wéi | 词语解释 1.铭旌与帷帐。均为丧仪用物。 网络解释 旌帷 旌帷,读音是jīng wéi,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铭旌与帷帐,均为丧仪用物。 |
旌贤 | jīng xián | 词语解释 1.亦作旍贤。2.表彰贤人。 网络解释 旌贤 词语解析 亦作“旍贤”。表彰贤人。《后汉书·胡广传》:“臣闻德以旌贤,爵以建事。”《三国志·吴志·贺邵传》:“宜率身履道,恭奉神器,旍贤表善,以康庶政。”《宋书·武帝纪下》:“可遣大使分行四方,旌贤举善,问所疾苦。”《旧唐书·李 |
旌简 | jīng jiǎn | 词语解释 1.表彰选拔。 网络解释 旌简 jīng jiǎn ㄐㄧㄥ ㄐㄧㄢˇ 旌简(旌简) 表彰选拔。 三国 吴 韦昭 《博弈论》:“博选良才,旌简髦俊 |
旌命 | jīng mìng | 词语解释 1.表彰征召。2.招聘贤士的命令;表彰的命令。 网络解释 旌命 旌命,汉语词汇。 拼音:jīnɡ mìnɡ 释义:1、表彰征召。2.招聘贤士的命令;表彰的命令。 |
旌奬 | jīng jiǎng | 词语解释 1.表彰奖赏。 网络解释 旌奬 旌奖,读音为jīng jiǎng,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表彰奖赏。 |
旌尚 | jīng shàng | 词语解释 1.表彰。 网络解释 旌尚 jīng shàng ㄐㄧㄥ ㄕㄤˋ 旌尚 汉 表彰。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如所举之人果成异政,则宜旌尚举主,以劝来者。” |
旌蒲 | jīng pú | 词语解释 1.古时征聘贤士所用的旌帛和蒲车。 网络解释 旌蒲 古时征聘贤士所用的旌帛和蒲车 《后汉书·逸民传序》:“旌帛蒲车之所徵贲,相望於巖中矣。” 南朝 梁元帝 《荐鲍几表》:“旌蒲出 鲁 ,贲帛归 齐 。” |
旌斾 | jīng pèi | 词语解释 1.亦作旌旆。2.旗帜。3.犹尊驾﹑大驾。多用于官员。4.借指军旅。 网络解释 旌斾 旌斾,汉语词语,拼音是jīng pèi,释义是旗帜,出自《饮马长城窟行》。 |
旌阳宅 | jīng yáng zhái | 词语解释 1.相传为晋许逊炼丹成仙处。亦借称修炼成仙之所。 网络解释 旌阳宅 汉 典 相传为 晋 许逊 炼丹成仙处。亦借称修炼成仙之所。 |
旌阳 | jīng yáng | 词语解释 指 晋 仙人 许逊 。 |
旌旄 | jīng máo | 词语解释 1.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2.泛指旗帜。3.借指官兵。 国语词典 用来指挥军队的旗帜。 唐.李频〈陕府上姚中丞〉诗:「关东领藩镇,阙下授旌旄。」 明.陆世廉《西台记.第一出》:「牢骚,刁斗宵严,羽书傍午,霜风破裂旌旄。」 借指官兵、军队。 唐.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
旌夏 | jīng xià | 词语解释 1.古时乐舞所用的大旗。 国语词典 古代乐舞时所用的大旗。 《左传.襄公十年》:「舞师题以旌夏,晋侯惧而退入于房。」 汉.马融〈广成颂〉:「建雄虹之旌夏,揭鸣鸢之修橦。」 网络解释 旌夏 旌夏,古时商朝和宋国乐舞所用的大旗,其实就是长矛戳着人头。 |
旌密 | jīng mì | 词语解释 1.精密。旌,通精。 网络解释 旌密 jīng mì ㄐㄧㄥ ㄇㄧˋ 旌密 精密。旌,通“ 精 ”。《隶释·汉济阴太守修尧庙碑》:“师工旌密,有斑道之巧。”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子十五》:“《汉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师工旌密’,旌密即精密,是‘精’与‘旌’古字通 |
旌闾 | jīng lǘ | 词语解释 1.旌表门闾。旧时朝廷对所谓忠孝节义的人,赐给匾额,挂于门廷之上,或树立牌坊,以示表彰。 网络解释 旌闾 旌闾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jīng lǘ,基本意思是旌表门闾。 |
旌孝 | jīng xiào | 词语解释 1.表彰孝行。 网络解释 旌孝 表彰孝行 《新唐书·忠义传上·李源》:“夫褒忠,所以劝臣节也;旌孝,所以激人伦也。” 元 刘因 《哭张之杰》诗:“伤心墓头字,旌孝看他年 |
旌招 | jīng zhāo | 词语解释 1.以旌招之。谓征召贤士。语本《孟子.万章下》: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旗。大夫以旌。 网络解释 旌招 【出处】语本《孟子.万章下》: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旗。大夫以旌。“ |
旌擢 | jīng zhuó | 词语解释 1.表彰提拔。 网络解释 旌擢 旌擢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īng zhuó,指表彰提拔。 |
旌恤 | jīng xù | 词语解释 1.亦作旌恤。2.表彰死者并抚恤其遗属。 国语词典 表彰死者的功德并抚恤其遗族。 如:「这次任务中殉职的人员,政府将会从优旌恤。」 网络解释 旌恤 词语解析 亦作“ 旌恤 ”。表彰死者并抚恤其遗属。 清 胡其毅 《赠农家节妇》诗:“彼美门第高,芳名太洋溢。犹多粉饰情,居然受旌恤。” |
民族形式 | mín zú xíng shì | 词语解释 适合于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符合本民族人民的欣赏习惯,具有本民族文化心理、品格、气质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 网络解释 民族形式 民族形式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形式。它是在民族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活条 |
民族乐队 | mín zú lè duì | 词语解释 一般指由中国汉族乐器组成、借鉴西方音乐经验而逐渐形成的管弦乐队。由吹管乐器、打击乐器、拨弦乐器和弓弦乐器组成。主要乐器有笛、笙、唢呐、定音鼓、扬琴、柳琴、琵琶、中阮、大阮、高胡、二胡、中胡、大胡等。大型乐队人数可达七十人左右。 |
民族乡 | mín zú xiāng | 词语解释 中国县以下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农村基层行政区域单位,相当于乡。 |
水族馆 | shuǐ zú guǎn | 词语解释 [aquarium] 饲养和展出水生动、植物的场所 国语词典 设有大规模水池、水箱,养育各种水产动物,供人观赏或选购的地方。 网络解释 水族馆 水族馆(指公众水族馆,public aquarium)的定义如下:水族馆是水生生物饲养展示和科普教育的场所,同时也是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科学研究的场所。水族馆可 |
蒙族 | méng zú | 词语解释 外语翻译 德语:Mongolische Nationalität, Mongolen (S) 法语:Mongols 国语词典 蒙古族的简称。参见「蒙古族」条。 |
认族 | rèn zú | 词语解释 1.谓同姓不宗而认成同族。 网络解释 认族 认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rèn zú,是谓同姓不宗而认成同族。 |
圮族 | pǐ zú | 词语解释 1.毁害族类。2.指衰败的旧家族。 网络解释 圮族 圮族,汉语词汇。 拼音:pǐ zú , 释义:1、毁害族类。2、指衰败的旧家族。 出处《汉书·傅喜传》。 |
戚族 | qī zú | 词语解释 [members of the same clan] 亲族;外戚 外语翻译 英语:family members, fellow clansman 国语词典 亲戚族人。 《墨子.非儒下》:「丧,父母三年,妻、后子三年,伯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入五月。」 唐.刘禹锡〈马嵬行〉:「军家诛戚族,天子舍妖姬。」 网络解释 戚族 戚族,读音qī zú,汉语词语,亲族 |
七族 | qī zú | 词语解释 1.亲族的统称。2.指西汉时七个以外戚关系把持朝政的家族。 网络解释 七族 七族,读音是qi zu,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亲族的统称。 |
妻族 | qī zú | 词语解释 1.妻的娘家亲族。 网络解释 妻族 妻族包括岳父族,岳母族两大家族。 岳父族又分祖岳父族、祖岳母族。 岳母族又分外祖岳父族、外祖岳母族。 |
母族 | mǔ zú | 词语解释 1.母家之亲族。汉班固《白虎通.宗族》:母族三者:母之父母,一族也;母之昆弟,二族也;母昆弟子,三族也。一说,母族三:母之父姓为一族;母之母姓为一族;母女昆弟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见清夏炘《学礼管释》卷十一。 网络解释 母族 母族是汉语词汇,拼音是mǔ zú,意思是母家之亲 |
民族 | mín zú | 词语解释 [nation;nationality;people;race] 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 外语翻译 英语:nationality, ethnic group, CL:個|个[ge4] 德语:Nation, Volk (S, Pol), Nationalität (S), ethnisch (Adj) 法语:nationalité 国语词典 由自然力结合的团体,称为「民族」。即由有共同血统、共同生活、共同语言 |
蒙古族 | měng gǔ zú | 词语解释 分布于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的少数民族。约4802万人(1990年)。用蒙古语,有文字。信藏传佛教。善于赛马、射箭、摔跤等体育竞技。多以马头琴伴奏弹唱舞蹈。传统节日有那达慕大会。主要从事农牧业。 外语翻译 英语:Mongol ethnic group of north China and Inner Mongolia 德语:Mongolen (S) 法语: |
卤族 | lǔ zú | 词语解释 [halogen family;haloid] 卤素 国语词典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属Ⅶ族的五种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参见「卤素」条。 网络解释 卤族 周期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和Uus,简称卤素。它们在自然界都以典型的盐类存在,是成盐元素,卤halogen的含义在希腊语中是“制造盐”的意思。 |
乱族 | luàn zú | 词语解释 1.指家族内部的淫乱。2.搞乱亲族关系。 网络解释 乱族 乱族是汉语词汇,拼音为luàn zú,意思是指家族内部的淫乱等。 |
门族 | mén zú | 词语解释 1.宗族;家族。2.犹门第。 网络解释 门族 门族词语读音是mén zú ㄇㄣˊ ㄗㄨˊ,解释为宗族;家族,犹门第。 |
伦族 | lún zú | 词语解释 1.所属之族。 网络解释 伦族 伦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ún zú,是指所属之族。 |
毛族 | máo zú | 词语解释 1.指兽类。 网络解释 毛族 毛族指兽类。《后汉书·马融传》:“脰完羝,撝介鲜,散毛族,梏羽羣。”指麟 |
壳族 | ké zú | 词语解释 1.指贝类﹑介类等有壳动物。 网络解释 壳族 壳族,汉语词语,读音为ké zú,意思为贝类、介类等有壳动物。 |
九族 | jiǔ zú | 词语解释 [patriarchal clan] 血缘相近的亲族,宗族 九族无可继承者。清 袁枚《祭妹文》 国语词典 九代的直系亲属,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 |
甲族 | jiǎ zú | 词语解释 1.指世家大族。2.指甲壳动物。参见甲殻动物。 国语词典 世家贵族。 《南齐书.卷三三.王僧虔传》:「甲族向来多不居宪台,王氏以分枝居乌衣者,位官微减。」 《南史.卷五○.庾易传》:「近代用人,皆取甲族有才望者。」 甲壳类动物的统称。如龟、鳖等。 网络解释 甲族 甲族jiǎ zú, |
忌族 | jì zú | 词语解释 1.犹败类。 网络解释 忌族 忌族,汉语词汇,读音为jì zú,意思为败类。 |
贱族 | jiàn zú | 词语解释 1.卑贱的门族或种族。 |
宦族 | huàn zú | 词语解释 1.谓官宦之家。常指世代为官入仕者。 网络解释 宦族 宦族出自《晋书·索靖传》。 |
合族 | hé zú | 词语解释 1.聚集全族的人。2.全族,全族的人。3.犹联宗。谓同姓而非一族的人联合为一族。 国语词典 聚合全族的人。 《礼记.大传》:「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穆。」 《辽史.卷三二.营卫志中》:「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 全族、整个家族。 《红楼梦.第六八回》:「回来咱们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