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本站汉语词典收录共60多万个词条,释义来源主要参考《高级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国语辞典》等汉语词典。可查询词语的拼音、五笔、近义词、反义词、词典释义、例证、英语、法语、德语翻译等。

汉语词典

词语 拼音 意思解释
车下李 chē xià lǐ  词语解释 1.树木名。唐棣的别称。 网络解释 车下李 树木名,唐棣的别称。
碧李 bì lǐ  词语解释 1.青色李子。 网络解释 碧李 注音 bì lǐ ㄅㄧˋ ㄌㄧˇ 碧李 解释 青色李子。《洞冥记》:“果则有 涂阴 紫棃, 琳国 碧李。” 唐 杜甫 《解闷》诗之十一:“翠瓜碧李沉玉甃,赤棃蒲萄寒露成。”
报李 bào lǐ  词语解释 《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因以“报李”为朋友间馈赠酬答之典。 网络解释 报李 《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北周·庾信《将命至邺酬祖王员》诗:“投琼实有慰,报李更无蹊。”
奥李 ào lǐ  词语解释 1.唐棣之别名。即郁李。 网络解释 奥李 奥李是汉语词汇,拼音为ào lǐ,出自《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三李 sān lǐ  词语解释 1.北魏李诜﹑李灵﹑李遐的合称。2.唐李德裕﹑宋李光﹑李纲先后贬官崖州(今广东省琼山海口等地),今海口市有五公祠,即祀三李与胡铨﹑赵鼎五人。3.宋舒州李公麟﹑李元中工书画,李亮工工诗文,时人号为龙眠三李。4.指唐代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 网络解释 三李 李诜 、 李灵 、 李遐
王李 wáng lǐ  词语解释 1.明王世贞﹑李攀龙的并称。 网络解释 王李 王李:王世贞 、李攀龙的并称 王李:国象国际大师
夏李 xià lǐ  词语解释 1.大李。 网络解释 夏李 夏李,读音是xià lǐ,汉语词语,指的是大李。
小李 xiǎo lǐ  词语解释 扒手名。后引申谓扒手。 外语翻译 德语:Taschendieb (S)​ 国语词典 李昭道。唐朝山水画家李思训,有子名昭道,亦善山水,世称思训为「大李」,昭道 为「小李」。 小偷、扒手之流。 《孤本元明杂剧.齐天大圣.第三折》:「则为俺齐天圣无廉无耻,盗仙丹做了小李。」 也称为「小利」、「
玉李 yù lǐ  词语解释 传说中的仙李。 星名。即李星。见《史记•天官书》。 李子的一种。 网络解释 玉李 玉李, 传说中的仙李。星名。李子的一种。
朱李 zhū lǐ  词语解释 1.果名。李子的一种。
李会 lǐ huì  词语解释 1.古代风俗,妇女于立夏日取李汁和酒饮之,称为李会。 网络解释 李会 (南充市高坪区御史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李会,1975年12月出生,四川高坪人,200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参加工作,四川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大学本科毕业。
李冰 lǐ bīng  词语解释 [Li Bin] 中国战国时水利家。他总结劳动人民的治水经验,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都江堰最为著名,二千二百多年以来一直为川西平原提供了巨大的水利效益 外语翻译 英语:Li Bing (c 230 BC)​ historical hydraulic engineer of DuJiangYan 都江堰 法语:Li Bing 国语词典 人名。生卒年不详,
李老 lǐ lǎo  词语解释 1.指老子。 网络解释 李老 李老是,读音lǐ lǎo,汉语词语,是指姓李的老人,也指老子。《后汉书》中有对其的记载。
李书楼 lǐ shū lóu  词语解释 1.唐李磎的外号。
李绅 lǐ shēn  词语解释 唐代诗人。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后迁居无锡(今属江苏)。元和年间进士。历任校书郎、翰林学士。因事遭贬谪。后拜相,又出为淮南节度使。为新乐府运动参加者。《悯农》诗二首较有名。
李谢 lǐ xiè  词语解释 1.唐李白与南朝齐谢朓的并称。 网络解释 李谢 李谢,唐朝李白 与 南朝 齐 谢朓 的并称。出自于《敬亭山》。
李轻车 lǐ qīng chē  词语解释 1.指李广从弟李蔡。因其勇武善战,曾为轻车将军,故称。南朝宋鲍照《代东武吟》:始随张校尉,占募到河源;后逐李轻车,追虏穷寒垣。后亦以美称戍边大将。 网络解释 李轻车 李轻车指李广从弟李蔡 。
李托塔 lǐ tuō tǎ  词语解释 1.神话故事人物。即托塔天王李靖。因手托降妖宝塔,故称。
李十郎 lǐ shí láng  词语解释 1.清戏曲家李渔的别称。 网络解释 李十郎 李十郎,拼音为lǐ shí láng,是清代戏曲家李渔的别称。
李官 lǐ guān  词语解释 1.古代的法官。李,通理。 网络解释 李官 李官镇位于兰山区北部,镇政府驻地李官村距临沂城25公里。东隔沂河与河东区相望,西接半程镇,南连白沙埠镇,北隔蒙河与沂南县相邻。面积82.86平方公里,耕地6万亩。辖49个行政村,第五次人口普查有人口41701人。
红杏尚书 hóng xìng shàng shū  词语解释 1.宋代词人宋祁,字子京,任工部尚书,所作《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时人张先称之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后亦简作红杏尚书。 国语词典 宋朝尚书宋祁。宋祁善填词,所作的〈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以著一个「闹」字,境界全出,传为名句。后宋祁拜访张先,张先
青杏 qīng xìng  词语解释 1.未熟的杏子。 网络解释 青杏 青杏就是未成熟的杏子。因颜色青绿,俗称青杏。
巴旦杏 bā dàn xìng  词语解释 1.亦作巴旦。2.伊朗语的音译。一名扁桃。蔷薇科。落叶乔木。叶披针形。果实带扁,果肉薄而少汁。有许多变种。种仁分甘苦两种,成分与效用大致与杏仁相同。 外语翻译 英语:almond (loanword)​ 德语:Mandel (Prunus dulcis, Syn.: Prunus amygdalus)​ (Eig, Bio)​ 国语词典 植物名。蔷薇科樱属,落叶乔木。
沙杏 shā xìng  词语解释 1.杏的一种。果肉甜而多汁。 网络解释 沙杏 沙杏,读音shā xìng,汉语词语,指杏的一种,果肉甜而多汁。
山杏 shān xìng  词语解释 1.山中野杏。2.酒名。 网络解释 山杏 山杏(Armeniaca sibirica (L.) Lam),蔷薇目、蔷薇科、杏属植物,别名杏子、野杏。黄河流域重要乡土树种,主要分布于我国陇东、陇南等地。其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可绿化荒山、保持水土,也可作沙荒防护林的伴生树种。同时可入药,还是滋补佳品。经加工
土杏 tǔ xìng  词语解释 杜蘅的异名。 网络解释 土杏 土杏 杜蘅的异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东则有蕙圃衡兰” 唐 司马贞 索隐:“ 张揖 云‘衡,杜衡,生下田山’……《博物志》云‘一名土杏,其根一似细辛,叶似葵’。”
望杏 wàng xìng  词语解释 1.指劝耕的时节。语本《泛胜之书.耕田》:望杏花落,复耕。 网络解释 望杏 望杏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wàng xìng,解释是指劝耕的时节。
文杏 wén xìng  词语解释 1.即银杏。俗称白果树。木质纹理坚密,是建筑和手工业的高级用材。2.诗词中常用以指代文杏做的木梁。 网络解释 文杏 文杏,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见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薛宝钗丫环。薛姨妈曾说:“文杏又小,道三不着两。”(第四十八回《
杏殇 xìng shāng  词语解释 1.谓杏的花苞凋落。喻婴儿夭折。 网络解释 杏殇 xìnɡ shānɡ 谓杏的花苞凋落。喻婴儿夭折。 唐 孟郊 《杏殇》诗序:“杏殇,花乳也,霜翦而落。因悲昔婴,故作是诗。” 金 元好问 《清明日改葬阿辛》诗:“ 孟郊 老作枯柴立,可待吟诗哭杏殇。”
杏酒 xìng jiǔ  词语解释 1.以杏子为主要原料酿成的酒。 网络解释 杏酒 杏酒是一个成语,拼音是xìng jiǔ,释义是以杏子为主要原料酿成的酒。
杏丹 xìng dān  词语解释 1.方士以杏仁为主要原料所制的一种成药。传说食之能令人颜色美好。 网络解释 杏丹 拼音: xìng dān 注音: ㄒㄧㄥˋ ㄉㄢ 条目:杏丹 引证解释: 方士以杏仁为主要原料所制的一种成药。传说食之能令人颜色美好。 唐 刘禹锡 《马嵬行》:“贵人饮金屑,倏忽蕣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杏浆 xìng jiāng  词语解释 1.即杏酒。 网络解释 杏浆 杏浆是汉语词汇,拼音是xìng jiāng,解释为杏酒。
杏田 xìng tián  词语解释 1.晋葛洪《神仙传.董奉》: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病重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奉,但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
杏花庄 xìng huā zhuāng  词语解释 1.杏花村。 网络解释 杏花庄 杏花庄,汉语词汇,解释为杏花村。
杏饧 xìng xíng  词语解释 1.甜杏粥。 网络解释 杏饧 xìng xíng ㄒㄧㄥˋ ㄒㄧㄥˊ 杏饧(杏饧) 甜杏粥。 明 高启 《寒食逢杜贤良饮》诗:“杨柳无烟江水长,邻家风雨杏饧香。”参见“ 杏粥 ”。
杏参 xìng cān  词语解释 1.见杏叶沙参。 网络解释 杏参 杏参(《本草图经》)为桔梗科植物荠苨的根。别名: 苨、菧苨(《尔雅》),杏叶沙参、白面根(《救荒本草》),甜桔梗(《纲目》),土桔梗(《本草原始》),空沙参(《本草从新》),梅参、长叶沙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杏村 xìng cūn  词语解释 1.见杏花村。 网络解释 杏村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牛村镇下辖村)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牛村镇下辖村,杏村属牛村镇行政村之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整个村庄依山旁水,村民依山而居。
杏坛 xìng tán  词语解释 [educational circles] 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泛指授徒讲学之处。今喻教育界 国语词典 孔子授徒讲学的地方。语出《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后人因而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取名杏坛。今以杏坛泛指教育界。如:「杏坛芬芳录」
杏园 xìng yuán  词语解释 1.杏树园。2.园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郊大雁塔南。唐代新科进士赐宴之地。3.泛指新科进士游宴处。4.古黄河渡口名。唐郭子仪曾自此渡河讨安庆绪。今为河南省汲县杏园镇。 网络解释 杏园 (山西省太原市园林) 杏园是常家庄园最早的园林,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东南晋中榆次区内。常家于
杏汤 xìng tāng  词语解释 1.茶汤名。
杏梁燕 xìng liáng yàn  词语解释 1.词牌《解连环》的别名。
杏林春燕 xìng lín chūn yàn  词语解释 菊花的一种。 网络解释 杏林春燕 《杏林春燕》明代诗人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杏园宴 xìng yuán yàn  词语解释 1.科举时代帝王恩赐新科进士的宴会。 网络解释 杏园宴 唐 李远 《陪新及第赴同年会》诗:“曾攀芳桂英,处处共君行。今日杏园宴,当时天乐声。”参见“ 杏园 ”。
杏脸 xìng liǎn  词语解释 1.形容女子白里透红的美丽容颜。 国语词典 形容女子美艳的容颜。 《大宋宣和遗事.亨集》:「一个粉颈酥胸,一个桃腮杏脸,天子观之私喜。」 明.朱权《荆钗记.第三出》:「堪叹!雪染云鬟,霞绡杏脸,朱颜去不回还。」
泼材料 pō cái liào  词语解释 1.詈词。犹坏坯子。 网络解释 泼材料 泼材料(泼材料) 《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伙计,你只安心做买卖,休要理那泼材料,如臭屎一般丢着他。”
木材厂 mù cái chǎng  词语解释 [lumber (timber) mill] 刨锯拼装木料的木工企业
感光材料 gǎn guāng cái liào  词语解释 通常指表面涂有照相乳剂,经曝光和冲洗加工后,能得到固定影像的材料的统称。一般分为感光纸、感光片和反转片三种。广义上也包括氧化锌树脂感光纸、晒图纸、重氮型感光纸等。 网络解释 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是指一种具有光敏特性的半导体材料,因此又称之为光导材料或是光敏半导体。目
用材林 yòng cái lín  词语解释 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营造时宜选用生长快、丰产、优质的树种,以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优质木材。
原材料 yuán cái liào  词语解释 [raw and processed materials] 未加工和半成品的原料和材料 原材料消耗下降 网络解释 原材料 原材料是指生产某种产品的基本原料。它是用于生产过程起点的产品。原材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自然形态下的森林产品、矿产品与海洋产品,如铁矿石原油等。一类是农产品,如粮、棉、油、烟草等。这类
衆材 zhōng cái  词语解释
竹材 zhú cái  词语解释 国语词典 可供利用的成熟竹子。在工艺方面可制钓竿、乐器、家具等;在建筑工程上可筑鹰架、篱笆等。 网络解释 竹材 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
辁材 quán cái  词语解释 1.见辁才。
杉材 shān cái  词语解释 1.杉树的木材。 网络解释 杉材 杉材:植物 杉材:中药材
琴材 qín cái  词语解释 1.制琴的木材,古多指桐。 网络解释 琴材 唐 雍陶 《孤桐》诗:“岁晚琴材老,天寒桂叶雕。”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古琴辨》:“有黄心梓,其理正类槠木而极细,若作器用难朽,非琴材。”
躯材 qū cái  词语解释 1.犹身材。 网络解释 躯材 躯材是汉语词汇,解释为犹身材。
乔材 qiáo cái  词语解释 1.见乔才。
衾材 qīn cái  词语解释 1.指敛葬尸体的衣衾。 网络解释 衾材 衾材,指敛葬尸体的衣衾。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
器材 qì cái  词语解释 [equipment;materials] 器械和材料 用于建筑物和器材的资金 外语翻译 英语:equipment, material 德语:Ausrüstung, Material (S)​ 法语:équipement, appareil 国语词典 用具和材料。 如:「照相器材」。 网络解释 器材 器材(qì cái),汉语词汇,意思为器具和材料。(另:在现代社会中,也指极品的、专业的、使
奇材 qí cái  词语解释 见“[[奇才]]”。
驽材 nú cái  词语解释 1.亦作驽才。2.平庸低劣之材。 网络解释 驽材 亦作“ 驽才 ”。 平庸低劣之材。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贵游子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当尔之时,诚驽材也。”

趣词吧©2023-2024 www.quciba.com

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