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吧 > 组词大全 > 絃组词

絃的组词


絃字的常见组词有: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絃字相关信息

  • 拼音xián
  • 部首
  • 总笔画11画
  • 统一码7D43
  • 五笔xyxy
  • 仓颉vfyvi
  • 郑码zszz
  • 四角20932

● 絃 xián ㄒ〡ㄢˊ 琴瑟類樂器上用以發音的絲線。也作“弦”。《集韻•先韻

含有絃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繁絃急管 谓管弦之音繁密而急促。唐 钱起《玛瑙杯歌》:“繁絃急管催献酬,倏若飞空生羽翼。”元 萨都剌《百禽歌》:“繁絃急管耳厌闻,要听山中百禽语。”亦作“繁丝急管”、“繁弦急管”。唐 韦应物《酒肆行》:“桃花飘俎柳垂筵,繁丝急管一时合。”清 秋瑾《申江题壁》诗:“马足车尘知己少,繁弦急管正声希。”弦,一本作“絃”。
絃歌 1.古代传授《诗》学,圴配以弦乐歌咏,故称“弦歌”。后因指礼乐教化、学习诵读为“弦歌”。《韩诗外传》卷一:“原宪 居 鲁,环堵之室,茨以蒿莱,蓬户瓮牖,桷桑而无枢,上漏下湿,匡坐而絃歌。”《孔子家语·在厄》:“孔子 不得行。絶粮七日,外无所通,蔾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 愈慷慨讲诵,絃歌不衰。”宋 张孝祥《六州歌头》词:“洙 泗 上,絃歌地,亦羶腥。”元 李冶《敬斋古今黈》卷一:“古《诗》三百五篇,皆可声之琴瑟。口
哀絃 见“哀弦”。
改絃 见“改弦”。
絃筦 见“絃管”。
摧絃 相传古代 锺子期 听 俞伯牙 弹琴,能从琴音里得知 伯牙 心中想的是高山或是流水。 子期 死后,伯牙 绝去琴弦,不再弹琴。事见《吕氏春秋·本味》、《列子·汤问》。因以“摧絃”为悼念知音的典故。清 王士禛《阅先兄西樵故书泣赋》诗:“痛絶人琴今已矣,牙生 从此竟摧絃。”
絃匏 弦和匏。均乐器名。古代八音中“匏曰笙,丝曰絃”,因亦泛指乐器。宋 范仲淹《观猎》诗:“翦棘争探穴,摧林竞覆巢。惟开三面者,盛德播絃匏。”参见“弦匏”。
拊絃 指弹琴。三国 魏 嵇康《琴赋》:“拊絃安歌,新声代起。”
風絃 亦作“风弦”。指风吹物体发声。唐 白居易《琴》诗:“置琴曲机上,慵坐但含情。何烦故挥弄,风絃自有声。”唐 李商隐《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诗:“露索 秦 宫井,风絃 汉 殿筝。”刘学锴 余恕诚 集解:“此风筝係悬挂於屋簷下之金属片,风起作声,故称风筝。”清 厉鹗《同啸斋西畴暮游惠山至泉上》诗:“嵓桂何处开,妙香时一送。不逢片月生,风弦为谁弄。”
悲絃 哀怨的弦乐声。 三国 魏 曹植《幽思赋》:“仰清风以叹息,寄予思于悲絃。”《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独 昭君 之哀奏,唯翁主之悲絃。”
冰絃 亦作“冰弦”。 琴弦的美称。传说中有用冰蚕丝作的琴弦,故称。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宝兽沉烟裊碧丝,半折的梨花繁杏枝。粧一胆瓶儿,冰絃重理,声渐辨雄雌。”《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来早,娉 乃破所照匣中鸞镜,断所弹琴上冰絃,并前时手帕,遣 福福 持去付生,为相思纪念。”清 孔尚任《桃花扇·寄扇》:“鶯喉歇了南北套,冰弦住了 陈 隋 调;唇底罢吹簫,笛儿丢,笙儿坏,板儿掠。”欧阳予倩《荆轲》第二幕:“
商絃 见“商弦”。
絃索 1.乐器上的弦。多用作弦乐器的总称。唐 元稹《连昌宫词》:“夜半月高絃索鸣,贺老 琵琶定场屋。”宋 周邦彦《解连环》词:“燕子楼空,暗尘锁、一牀絃索。”参见“弦索”。
急絃 节奏急速的弦乐。 《艺文类聚》卷四四引 汉 侯瑾《筝赋》:“急絃促柱,变调改曲。”晋 陆机《猛虎行》:“急絃无懦响,亮节难为音。”南朝 宋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魏太子》:“急絃动飞听,清歌拂梁尘。”
分絃 谓离别时弹奏的琴声。南朝 梁 范云《饯谢文学离夜》诗:“分絃饶苦音,别唱多凄曲。”
冰絃玉柱 筝瑟之类乐器的美称。 清 洪昇《长生殿·舞盘》:“冰絃玉柱声嘹喨,鸞笙象管音飘荡。”
徽絃 1.挥弦。指弹琴。徽,通“挥”。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故有不能下棊而经目识胜负,不能徽絃而过耳解 郑 雅者。”
湘絃 见“湘弦”。
絃外之意 《南叶·范晔传》:“吾於音乐,听功不及自挥,但所精非雅声为可恨,然至於一絶处,亦復何异邪。 其中体趣,言之不可尽。絃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后因以喻语言中隐含着的深意。
虞絃 语本《礼记·乐记》:“昔者 舜 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后因以“虞絃”指琴。明 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强对南薰奏 虞 絃,只觉指下餘音不似前。”明 何景明《题严内翰赐扇》诗:“象轂银鐶倍光宠,好扬薰风助 虞 絃。”清 何世麟《感赋》:“苗顽几费南熏格,一曲 虞 絃响至今。”

含有絃的成语和解释

成语拼音/解释

趣词吧©2023-2024 www.quciba.com

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