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本站汉语词典收录共60多万个词条,释义来源主要参考《高级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国语辞典》等汉语词典。可查询词语的拼音、五笔、近义词、反义词、词典释义、例证、英语、法语、德语翻译等。

汉语词典

词语 拼音 意思解释
犬子 quǎn zǐ  词语解释 [a self-depreciatory expression of one's own son] ∶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儿子 [young dog] ∶幼犬 国语词典 幼犬。 《抱朴子.内篇.论仙》:「又以住年药食鸡雏,及新生犬子,皆止不须长。」 谦称自己的儿子。 宋.张孝祥〈鹧鸪天.阿母蟠桃不记春〉词:「同犬子,祝龟龄。天教二老鬓长青。」 《初刻拍
犬马病 quǎn mǎ bìng  词语解释 犹犬马之疾。 网络解释 犬马病 犬马病(quǎn mǎ bìng )。犹犬马之疾。
球状元 qiú zhuàng yuán  词语解释 1.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僖宗皇帝好蹴踘﹑斗鸡为乐,自以能于步打,谓俳优石野猪曰:朕若作步打进士,亦合得一状元。后因称唐僖宗为球状元。 网络解释 球状元 球状元是汉语词汇,读音是qiú zhuàng yuán,意思是同“毬状元”。
甲状软骨 jiǎ zhuàng ruǎn gǔ  词语解释 颈部前面的方形软骨,左右各一,在颈部的正前方连接在一起,下部跟环状软骨相连。男性的特别突出,叫喉结。
水状元 shuǐ zhuàng yuán  词语解释 中草药紫苏的别名。参阅 宋 · 陶谷 《清异录•药谱》、 明 · 陶宗仪 《辍耕录•药谱》。 网络解释 水状元 拼音:shuǐ zhuàng yuán 注音:ㄕㄨㄟˇ ㄓㄨㄤˋ ㄧㄨㄢˊ 解释:中草药紫苏的别名。 出处:参阅 宋 陶谷 《清异录·药谱》、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药谱》。
无状子 wú zhuàng zǐ  词语解释 不肖子。 网络解释 无状子 无状子是汉语词汇,读音是wú zhuàng zǐ。意思是指不肖子。
令状 lìng zhuàng  词语解释 [writ] ∶用于强行一种权力的文件 收回被侵占土地的令状 [precept] ∶合法当局授权某人做某事的令状或命令书 网络解释 令状 令状是国王发布的一种书面命令,上有国王的签名,其主要内容在于命令那接受令状的人去作或不作某事。类似于我国古代的圣旨 。
容状 róng zhuàng  词语解释 1.容貌;形状。 网络解释 容状 容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róng zhuàng,是指容貌或形状。
情状 qíng zhuàng  词语解释 [circumstance;scene;situation] 情况,情景 嫛婗情状。清 袁枚《祭妹文》 国语词典 事物的实际状况。《易经.系辞上.彖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抱朴子.内篇.黄白》:「非原始见终者,不能得其情状也。」也作「情况」、「情形」。 网络解释 情状 情状是一个词,汉
切状 qiē zhuàng  词语解释 切合情状。 网络解释 切状 切状是汉语词语,拼音qiē zhuàng,解释为切合情状。
品状 pǐn zhuàng  词语解释 1.记述人物品行的文章。状,文体名。 网络解释 品状 品状,汉语词汇,指记述人物品行的文章。
内状 nèi zhuàng  词语解释 1.内廷文书。 网络解释 内状 nèi zhuàng ㄣㄟˋ ㄓㄨㄤˋ 内状 内廷文书。《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周兴》:“﹝ 来俊臣 ﹞起谓 兴 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 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门状 mén zhuàng  词语解释 1.犹拜帖。据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中载,门状之用始于唐武宗朝李德裕为相时。2.张贴或挂在大门上的讣告。 国语词典 古时拜见上司或访客时所用的名帖。 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二.门状》:「汉初未有纸,书名于刺,削木竹为之,后代稍用名纸。唐武宗时,李德裕贵盛,百官以旧刺礼轻,
貌状 mào zhuàng  词语解释 1.外貌;形象。 网络解释 貌状 mào zhuàng ㄇㄠˋ ㄓㄨㄤˋ 貌状(貌状) 外貌;形象。 《后汉书·李固传》:“ 固 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表里回游,离合山川”注:“表里、离合,是其貌状也。” 《诗·大雅·烝民》“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 仲山
连状 lián zhuàng  词语解释 1.接连上状。2.连名告状。3.指连名上状。 网络解释 连状 连状的释义是接连上状,出自《晋书·外戚传·王蕴》
丽状 lì zhuàng  词语解释 附托形状。 网络解释 丽状 lì zhuàng ㄌㄧˋ ㄓㄨㄤˋ 丽状(丽状) 附托形状。 晋 郭璞 《叙》:“游魂灵怪,触象而构,流形於山川,丽状於木石者,恶可胜言乎?”
近状 jìn zhuàng  词语解释 1.犹近况。 网络解释 近状 犹近况。《广陵潮》第六七回:“ 云麟 一面说,一面坐向窗下,真个凝神壹志,将 扬州 近状写得十分详细。” 惜红馆主 《续啼笑因缘》第十五回:“ 密斯何 要问她的近状,可是连我也想探听咧。”
奸状 jiān zhuàng  词语解释 1.亦作奸状。亦作姧状。2.诈伪的情状。3.指男女私通事。 网络解释 奸状 奸状,拼音jiān zhuàng ,出处《隋书·许善心传》。
家状 jiā zhuàng  词语解释 1.旧指记述有关个人履历﹑三代﹑乡贯﹑年貌等的表状。 网络解释 家状 【词语】:家状 【注音】:jiā zhuàng 【释义】:1.旧指记述有关个人履历﹑三代﹑乡贯﹑年貌等的表状。
恒状 héng zhuàng  词语解释 1.常态;常情。 网络解释 恒状 恒状是一个词语,读音héng zhuàng ,指常态;常情,常理。
供状 gòng zhuàng  词语解释 [deposition; confession] 向官府自陈事实的字据 国语词典 向法庭自陈事实的字据。 《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抵赖不过,从头招认了,都押下牢监了,安抚俱将各人供状立案。」 《西游记.第九回》:「每人痛打一百大棍,取了供状,招了先年不合谋死陈光蕊情由。」 网络解释 供状 供状指书
公状 gōng zhuàng  词语解释 1.古代公文之一种。
伏状 fú zhuàng  词语解释 1.承认罪状。2.承认罪状的书面供词。 国语词典 承认罪状的供词。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既然招了,著他画了伏状。」《水浒传.第二七回》:「读了朝廷明降,写了犯由牌,画了伏状。」也作「招伏」、「招状」。 网络解释 伏状 伏状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fú zhuàng,意思是承
恶形恶状 è xíng è zhuàng  词语解释 1.方言。形容人言行卑贱丑恶,有污耳目。 网络解释 恶形恶状 恶形恶状,方言,读音为è xíng è zhuàng,释义为人言行卑贱丑恶,有污耳目。出自茅盾 《烟云》三。
房状 fáng zhuàng  词语解释 1.房契。 国语词典 房契。 《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吴山来到铺中,卖了一回货,里面走动的八老来接吃茶,要纳房状。」 网络解释 房状 房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áng zhuàng,是指房契。
词状 cí zhuàng  词语解释 1.提起诉讼的文书。 国语词典 诉讼的文书。 《朱子语类辑略.卷五.论自注书》:「公等他日仕宦,不问官大小,每日词状须置一簿,穿字号,录判语。」 网络解释 词状 词状,读作cí zhuàng,汉语词语,是指起诉讼的文书。
丑状 chǒu zhuàng  词语解释 1.指形貌丑陋。2.指丑恶的行为。 网络解释 丑状 丑状是汉语词汇,读音chǒuzhuàng,出自《后汉书·周燮传》。
陈状 chén zhuàng  词语解释 1.述说情况。 国语词典 陈述情况。 《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愿赐清燕之闲,指图陈状。」 网络解释 陈状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在重型颅脑损伤的综合救治、颅脑肿瘤及脑血管病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等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方面有一定研究。
病状 bìng zhuàng  词语解释 [symptom of disease] 疾病表现出来的症象 国语词典 病症上的状况。 如:「那加护病房内的病人病状稳定吗?」 网络解释 病状 病状,指疾病表现出来的症象。语出《后汉书·赵憙传》:“ 仲伯 以妇色美,虑有强暴者而己受其害,欲弃之於道。 熹 责怒不听。因以泥涂 仲伯 妇面,载以鹿车,身自推
惨状 cǎn zhuàng  词语解释 [miserable condition] 凄惨的状况 国语词典 悲惨的情景。 如:「当年火灾现场的惨状,迄今令人难以忘怀。」 网络解释 惨状 惨状是一个汉语词汇,形容悲惨的情状。出自巴金 《死去的太阳》。
报状 bào zhuàng  词语解释 指邸报。 国语词典 报告事由的书牍。 唐.王建〈赠华州郑大夫〉诗:「报状拆开知足雨,赦书宣过喜无囚。」 报告事情的原委。 《儒林外史.第四回》:「来到南海县前一个关帝庙前戏台底下,和尚同妇人拴做一处。候知县出堂报状。」 网络解释 报状 报状 bào zhuàng 指邸报。 中国古代抄发
事状 shì zhuàng  词语解释 1.事实情况。2.犹行状。3.指诉状所陈之事。 网络解释 事状 事状的释义是事实情况,犹行状,诉状所陈之事,出自《论衡·四讳》
善状 shàn zhuàng  词语解释 1.好的事迹。2.指行状。3.唐时吏部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着,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见《唐六典.吏部考功郎中》﹑《旧唐书.职官志二》。 网络解释 善状 善状,汉语词汇。 拼音:shàn zhuàng 释义:1、好的事迹。2、指行状。3、唐时吏部
申状 shēn zhuàng  词语解释 [present documents] 指上行公文;呈文 体式皆如申状 国语词典 古时向上级陈述事实的文书。 《水浒传.第三四回》:「黄信写了申状,叫两个军教头目,飞马报与慕容知府。」 网络解释 申状 申,伸义,含有申明冤抑和舒陈曲衷的意思。宋时列为公文体制。是下级对上级的指挥措施有不同意见的申述
殊状 shū zhuàng  词语解释 谓形状不同。 谓情况不同。 网络解释 殊状 shū zhuàng ㄕㄨ ㄓㄨㄤˋ 殊状(殊状) (1).谓形状不同。 汉 王充 《论衡·讲瑞》:“骨法不同,姓名不等,身形殊状,生出异土。” 南朝 梁 丘迟 《旦发渔浦潭》诗:“诡怪石异象,崭绝峯殊状。” 唐 杜甫 《封西岳赋》:“忽风翻而景倒,澹殊状而
手状 shǒu zhuàng  词语解释 1.唐时称被告人的自白状。2.宋代士人谒见时的名帖﹑谒刺。以多亲笔书写,故称。 网络解释 手状 手状的拼音是shǒu zhuàng ,注音是ㄕㄡˇ ㄓㄨㄤˋ,意为唐时称被告人的自白状
俗状 sú zhuàng  词语解释 1.俗人的举止和状貌。 网络解释 俗状 俗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ú zhuàng ,是指俗人的举止和状貌。
瘦状 shòu zhuàng  词语解释 1.旧时谓油水不多的诉状。 网络解释 瘦状 瘦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òu zhuàng,是指旧时谓油水不多的诉状。
书状 shū zhuàng  词语解释 信札。 网络解释 书状 书状(书状) 信札。 清 吴敏树 《与梅伯言先生书》:“里人 毛西垣 孝廉入都,谨附书状,属令面呈。”
条状 tiáo zhuàng  词语解释 列举情状。 网络解释 条状 条状是一个词语,拼音tiáo zhuàng,解释为列举情状。
万状 wàn zhuàng  词语解释 [in the extreme;extremely] 各种状态,形容程度极深 惊恐万状 国语词典 极多的样子、状况。表示程度很深。 《红楼梦.第一二回》:「贾瑞直冻了一夜,今又遭了苦打,且饿著肚子,跪在风地里读文章,其苦万状。」 网络解释 万状 万状,汉语词汇。 拼音:wàn zhuàng 常用于人和物的多样多态, 各种
无状 wú zhuàng  词语解释 没有形状。 没有功绩。 谓罪大不可言状。 谓所行丑恶无善状。亦多作自谦之辞。 谓行为失检,没有礼貌。 没有事实;没有根据。 引申为无缘故。 国语词典 不肖、无善状。《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汉武故事》:「今继母无状,手杀其父,则下手之日,母恩
下状 xià zhuàng  词语解释 1.投递状纸。 国语词典 投递状纸。 唐.韩愈〈寄卢仝〉诗:「昨晚长须来下状,隔墙恶少恶难似。」 《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如今独自一身,交我归去不得!我要去官司下状,又没个钱!」 网络解释 下状 下状(下状) 投递状纸。 唐 韩愈 《寄卢仝》诗:“昨晚长须来下状,隔墙
问状 wèn zhuàng  词语解释 1.查明案件的情状。 网络解释 问状 wèn zhuàng ㄨㄣˋ ㄓㄨㄤˋ 问状(问状) 查明案件的情状。《汉书·匡衡传》:“方下有司问状,君何疑而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未烛也。”
文状 wén zhuàng  词语解释 1.向上司申报的文书。2.指诉状。3.字据,军令状。 国语词典 告状的文书。 《三国演义.第七○回》:「吾教汝休去,汝取下文状要去;今日折尽大兵,尚不自死,还来做甚!」 网络解释 文状 文状,汉语词汇。 拼音:wén zhuàng 注音:ㄨㄣˊ ㄓㄨㄤˋ 释义:1、向上司申报的文书。2、指诉状。
现状 xiàn zhuàng  词语解释 [present situation] ∶当前的状况 [status quo] ∶当时的局面 企图维持经济现状 国语词典 目前的状态。 如:「维持现状」、「不满现状」。 网络解释 现状 现状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iàn zhuàng,指当前的状况。语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死里逃生 接过来看时,只见书面上黏着一个窄
相状 xiāng zhuàng  词语解释 1.相类似。 网络解释 相状 相是指除了本体外的一切表面的东西,是可以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受得到的东西。
刑状 xíng zhuàng  词语解释 1.诉讼状。 网络解释 刑状 刑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íng zhuàng,是指诉讼状。
形状 xíng zhuàng  词语解释 [form;appearance;shape] 特定事物或物质的一种存在或表现形式 国语词典 外貌、模样。 《荀子.非相》:「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 。」 《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豫让传》:「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 知,行乞于市。」 状况、情形。 《东观汉记.卷
性状 xìng zhuàng  词语解释 [properties and state;shape and property] 性质和状态 土壤的理化性状 国语词典 性质和形状。 网络解释 性状 性状(trait)是指可遗传的发育个体和全面发育个体所能观察到的(表型的)特征,包括生化特性、细胞形态或动态过程、解剖构造、器官功能或精神特性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
颜状 yán zhuàng  词语解释 1.指脸容,脸色。 网络解释 颜状 解释: 指脸容,脸色。《孔子家语·五帝德》:“吾欲以颜状取人也;则於 灭明 改之矣;吾欲以言辞取人也,则於 宰我 改之矣;吾欲以容貌取人也,则於 子张 改之矣。” 宋 苏轼 《答陈季常书》:“ 子由 见人说颜状如四十岁人,信此事不辜负人也。” 清 查
异状 yì zhuàng  词语解释 [strange state] ∶奇特的外形 [unusual situation or condition] ∶反常的情形 国语词典 异乎平常的情形与状况。 如:「仔细侦查,一有异状立即回报。」 网络解释 异状 异状出自《荀子·正名》:“物有同状而异所者,有异状而同所者,可别也。”
印状 yìn zhuàng  词语解释 1.事先印制的列有某些项目供填写使用的公文纸。 网络解释 印状 yìn zhuàng 指事先印制的列有某些项目而专供填写使用的公文纸。《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礼院故事,常须为印状,列署众衔;或非时中旨访问,不暇徧白礼官,则白判寺一人书填印状,通进施行。”
有状 yǒu zhuàng  词语解释 1.有根据;有凭据。2.有效。 网络解释 有状 有状,解释:有根据;有凭据。
愿状 yuàn zhuàng  词语解释 1.表明志愿的呈文。 网络解释 愿状 表明志愿的呈文。 愿状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周庄仲》:“ 周庄仲 建炎 二年登科。梦至殿廷下,一人持文字,令书押,视其文,若世间愿状,云:‘当作阎罗王。’”
原状 yuán zhuàng  词语解释 1.原来的形态。原来的样子。2.原先的诉状。 国语词典 本来的形状、状态。 如:「恢复原状」。 网络解释 原状 (土的特性描述) 原状,未扰动(undisturbed ),岩土工程勘察基础,决定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影响土质评价,根据不同土质及所要求的取样质量,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 原状 (汉
正状 zhèng zhuàng  词语解释 指原告状子的正本。 网络解释 正状 zhèng zhuàng 指原告状子的正本。清代官府规定,诉讼原告必须按格式填写正状﹑副状各一份,副状较正状为简,不涉及讼词内容。正状留官府备案,副状用以拘审被告。参阅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词讼》。
招状 zhāo zhuàng  词语解释 1.罪犯招供的文字记录。 国语词典 承认罪状的供词。 元.戴善甫《风光好.第四折》:「这是他诳君的招状,亲笔的情词。」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高宗见了招状,大骂:『欺君贼婢!』」 也称为「伏状」、「招伏」。 网络解释 招状 zhāo zhuàng ㄓㄠ ㄓㄨㄤˋ 招状(招状) 罪犯招供的
资状 zī zhuàng  词语解释 1.记载资历的文件。 网络解释 资状 资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ī zhuàng,是指记载资历的文件。
自状 zì zhuàng  词语解释 1.自己陈述。 网络解释 自状 1.自己陈述。 详细解释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五·李姓非一》:“观 太白 自敍之书云:‘ 白 家世本 金陵 。’此其自状明甚。” 清 周参元 《升庵先生年谱》:“‘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虽无补於事业,求不负乎君亲……’此公自状实録。”

趣词吧©2023-2024 www.quciba.com

浙ICP备20019715号